| 代码 | 名称 | 当前价 | 涨跌幅 | 最高价 | 最低价 | 成交量(万) |
|---|
一块原本用于定位和通话的儿童电话手表,如今竟成了中小学生的“社交硬通货 ”?
近日 ,澎湃新闻记者采访多位家长 、一线资深教育工作者以及儿童发展领域专家发现,儿童电话手表在满足安全联络需求的同时,其内置的“碰一碰加好友”、点赞、积分、装扮秀等社交功能,已嵌入儿童的日常交往逻辑 ,甚至催生出代养号 、刷赞、账号买卖等灰色产业链 。专家认为,问题核心并非社交功能本身,而在于设计理念上引导缺失 ,容易导致产品的激励机制被简单为对“量化数据”(点赞数、等级)追逐,它可能将孩子社交行为导向攀比与功利化。
家长:不能让孩子被孤立
“孩子回来跟我说,班上同学用电话手表‘碰一碰’就加了好友。” 五年级学生家长黄先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,儿童电话手表“碰一碰 ”加好友已成为孩子们的新型社交方式。
家长吴先生称,儿子点名要的生日礼物是最新款的儿童电话手表,自己花2399元咬牙买下 ,“不能让他一个人被孤立 。买了以后儿子挺开心的,在外能够收获小朋友艳羡的目光。”不过,吴先生发现 ,此后儿子经常半夜躲在被窝里刷点赞 、玩装扮秀,吴先生一气之下没收了儿子的电话手表。
电商平台显示新款儿童电话手表价格高达2399元 。 网络截图
与吴先生不同,刘女士选择 199 元的一款儿童手表,“通话定位够用 ,社交功能全关”。但四年级的女儿回来说“别的小朋友碰表都不带我 ”,刘女士又有些动摇,“是不是该换?”
一位给孩子买过小米、华为和飞利浦等多个品牌儿童手表的家长王先生表示 ,孩子上三年级,“他把手表里面的社交功能、支付宝付款功能在后台进行了锁定,需要家长解锁才能用”。
采访中 ,超过七成家长提到“圈子壁垒 ”,一个品牌的儿童电话手表只能和同品牌的“碰一碰”加好友,例如 ,小天才品牌只能和小天才品牌“碰一碰”,“华为 、小米等其他品牌的手表融不进去 ” 。
也有家长没有给孩子买儿童电话手表。徐女士的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,“学校之前发过通知 ,儿童电话手表不让带进学校。”她告诉记者,孩子不主动要,她就没有买 。三年级学生家长郭先生也没买,一方面最新款价格不菲 ,2000多元比有些手机都贵,更多则是担心孩子出现社交沉迷。
上海市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、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杨雄研究员认为,儿童电话手表演变为“社交硬通货” ,这一现象本身是技术、社会与儿童心理发展交织下的合成结果,其价值与风险并存,需以客观视角来审视。应看到其满足儿童深层需求的积极方面 。 在学业压力繁重 、线下自由活动空间被压缩的今天 ,儿童电话手表提供了一个专属于他们、受保护的“数字游乐场 ”,满足了孩子们对同龄人社交感、群体归属感和自我认同的迫切需求。点赞数与好友量,作为一种直观的社交反馈 ,为他们带来了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轻易获得的成就感与认可。
杨雄强调,问题核心并非社交功能本身,而在于设计理念上引导缺失 ,容易导致产品的激励机制被简单为对“量化数据”(点赞数 、等级)追逐,它可能将孩子社交行为导向攀比与功利化,由此衍生灰色产业链。“这背后折射出的深层矛盾是当我们为孩子提供了一个‘成人化’的社交工具,却未能同步给予匹配的数字公民教育 ,引导他们如何健康地看待与使用这些数据 。”
专家:家长和学校应主动与孩子探讨其在手表社交中的体验
针对儿童电话手表在校园内的使用,上海大多数学校普遍采取管控措施。记者调查发现,大多数学校不建议学生把儿童电话手表带到学校 ,尤其是不让戴着进教室,防止影响课堂。
上海一所小学的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:“因为学校是就近入学,所以不建议学生戴电话手表进学校 。当然 ,个别特殊情况会灵活调整,对于通勤路程较远、需要独自上下学的学生,允许其将手表交由老师保管 ,放学后领取。”
该负责人分析,孩子热衷戴儿童电话手表,“本质上是孩子成长中社交需求的体现 ,‘碰一碰加好友’的设计契合了小学生渴望融入同伴圈的心理。 ”
“孩子们通过手表互动,其实是在尝试建立同伴关系,这是他们学习社交的一种方式,若引导得当 ,可成为培养孩子沟通能力的契机 。”该负责人提醒,儿童电话手表中类似游戏闯关的学习模块、持续更新的社交功能,“容易让孩子沉迷其中 ,占用本应用于阅读、运动 、面对面交流的时间,这方面还是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。”
对于春秋游、社会实践活动日等外出学习场景,部分学校允许学生们戴着儿童电话手表 ,“这时候电话手表的定位和通话功能就可以明显发挥作用,对于学生们的加好友、点赞等行为,我们也会加以引导。 ”上海一位小学班主任说 。
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学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枫呼吁 ,相关部门加强对儿童和青少年网络产品功能及其使用的监察监管,通过面向家长的宣传和家庭教育指导,引导家长合理选用此类电子产品并指导孩子正确使用。学校和家庭也要给学生创设更多在真实学习生活中交流互动的机会 ,更好支持学生发展社会与情感能力。
杨雄也提出建议,一是鼓励厂商开发更注重协作 、创造与情感交流的社交模式,而非单一的量化排名 。二是家长和学校应主动与孩子探讨其在手表社交中的体验,引导他们理解虚拟声誉与现实价值的关系 ,培养他们的媒介批判能力和健康社交观念。三是将其视为教育契机,这一现象正是对孩子进行财富观、职业启蒙与风险管理的教材。
还没有评论,快来说点什么吧~